“干群結親一起干,共唱蓮鄉里手聲” ——黨建引領振興,電商賦能發展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m.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3-10-08 16:45
近年來,縣商務局在開展“雙聯共建,五個到戶”以及下鄉調研的過程中,發現農產品銷售一直是困擾種養殖大戶和老百姓的老大難問題,為幫助縣內農戶銷售農產品,打造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于是,縣商務局以黨建引領為抓手,打造“蓮鄉土貨幫幫團”這一公益助農品牌,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電商渠道,構筑農村電商發展新路徑。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是幫銷售,為縣域優品“開辟渠道”。中路鋪鎮億糧種養專業合作社李億良提到幫幫團是一臉的高興,他說:“我的50畝獼猴桃正愁銷售,自從幫幫團來我基地拍攝視頻在網絡上播放,還組織我參加了外灘的展銷活動之后,想不到的是很多人開車來基地將桃子采購一空了。”
為了搶抓發展機遇,拓寬縣域農產品銷售渠道,我局組建了以局黨委書記為團長,局機關支部指導電商、餐飲協會支部牽頭成立的 “蓮鄉土貨幫幫團”公益助農活動品牌。以當地新三農業人、網絡達人、知名人士、愛心企業為成員的團隊里有很多黨員來自各個基層支部,建立起了“1+N”黨員聯系主播制度。通過實地拍攝視頻預熱引流,以“線上直播+線下助銷”、“農餐對接”等形式,舉辦電商幫銷季、電商扶貧助農大賽、電商年貨節等公益助農直播帶貨、集中義賣幫銷活動20余場次,引導新自媒體人為“蓮鄉土貨”代言。成立以來,谷友利、小賽夫婦、阿牛哥等縣域網絡達人都積極參與,實現“蓮鄉土貨”線上銷售達1200萬元。
同時制作17個鄉鎮53集的“你好,蓮鄉”縣域特色產品宣傳視頻,通過幫幫團成員在各新媒體上播放,持續擴大“蓮鄉土貨”流量。“城市趕集”買土貨,去外灘、去江灣看“網絡達人”直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二是強培育,為農村電商“注入活水”。“我是錦石大荷塘村一名基層黨員干部,這次培訓讓我對扎根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充滿希望,我應該要把所學帶到工作中去引領鄉親致富,要把鄉村這么好的產品推廣出去。振興蓮鄉,我有責任。”在農村電商技能培訓班結業典禮上學員黃花這樣說到。今年我縣舉辦了四期農村電商技能培訓班,有來自鄉鎮和企業的300余人參訓,通過開設電商理論講解與直播運營實操相結合的教學,全方位提升了學員的短視頻制作水平和網絡直播能力。同時,蓮鄉土貨幫幫團成員也踴躍參加了培訓,湘之坊的谷友利結合自己創業之路進行了現場經驗分享,楊嘉橋的“蛋蛋姐”劉文斌帶著學員一道赴基地進行實操拍攝直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此次培訓,很多學員從零基礎的電商小白完成了從0到1的蛻變,如射埠鎮村干部汪利利,粉絲從1000人短時間漲粉到1600多,短視頻播放量從幾千迅速達到2.5萬;錦石鄉村干部黃花自培訓后拍攝的“什么是村干部”短視頻播放量高達22萬,點贊3426。很多學員都嘗試帶貨主播,活躍在縣域各農業企業的直播間,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直播帶貨學習氛圍和創業氛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和活力。
三是重引領,為產業轉型“搭建平臺”。“我們要緊跟時代,抱團發展。”荷億蓮業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說到。“種紅薯的香香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香香農場的“電商+基地”模式,讓產業從種植衍生到種植加工網絡銷售為一體,大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延伸了產業鏈,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有力推進了“一鄉一品”的產業發展。而“湘之坊的谷友利”探索“電商+文旅”模式,從傳統的餐飲旅游“尾箱經濟”,到現在以文旅+產品+電商直播銷售模式,單場直播銷售可達4000單。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蓮鄉“電商”正在轉型升級為“電商+”新業態。如我縣老農派湘蓮食品有限公司,通過網絡銷售迅速壯大,《人民日報》9月30日刊發《鄉村產業搭上“電商”快車》,報道以老農派、典靚家居為代表的湘潭縣電商產業發展。2022年,我縣電商經營主體達到1300余家,農產品年網銷額突破4.9億元,其中龍頭企業年網銷額近2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陜西考察時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黨建+電商”精準發力,不斷推動電商與產業融合,為“蓮鄉”發展助力,為鄉村振興“賦能”。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