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易經開區以“五好”園區創建激活發展新引擎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m.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5-03-12 10:50
湘江兩岸,草木蔓發。
蛇年春天,天易經開區以一份沉甸甸的榮譽,為季節添彩——在湖南省政府2024年度大抓落實工作激勵表彰名單中,憑借“五好”園區創建等方面的突出成效上榜。
以真抓實干的勁頭澆灌產業沃土,用改革創新的勇氣破開發展堅冰,以營商環境的優化厚植成長根基……在三湘大地的經濟版圖中,天易經開區的發展勢頭如春筍拔節,步步攀升,用實際行動扛牢區域經濟發展“主陣地”的責任擔當。

天易經開區管委會與閔和國際項目簽約。
真抓實干 挺起產業脊梁
“五好”園區創建,核心在“干”,關鍵在“實”。
將“規劃圖”細化為“施工圖”,天易經開區通過高頻調度、精準施策,形成全區上下“一盤棋”的攻堅格局。
2024年,天易經開區聚焦裝備制造、食品醫藥、新材料“一主一特一先”產業定位,深入開展“千百十”工程與“八大行動”,扎實推進“兩重兩新”“三改一擴”,湘蓮精深加工產業入選全省特色產業集群,“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業已形成。
在全區2400余家市場主體中,516家工貿企業、203家規模工業企業、105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競相發展,實現從“單點突破”到“串珠成鏈”,從“物理集聚”到“化學裂變”。2024年,天易經開區三大產業主營收入年均增長保持在10%以上,稅收增速等經濟指標居湘潭市二類園區第一。
天易創新城二期項目場平現場。 (全媒體記者 丁玉潔 攝)
稅收與經濟關系密切,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反映出經濟發展的分量和成色。這一年,天易經開區完成稅收增長18.29%,“含金量”“含新量”雙提升的發展曲線清晰凸顯。
數據為何這樣“紅”?
原因有三個。一則,湘潭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將天易經開區打造為縣域經濟的主戰場、主陣地;二則,天易經開區黨工委勵精圖治、深化改革,在重重挑戰面前,交出了一份“難中有為、穩中有進”的答卷;三則,園區企業勇闖市場、敢于創新,同時抓住了“兩重兩新”“三改一擴”等重大政策機遇。
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輝煌。
園區的湖南金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專用匣缽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涂層技術,能夠有效阻隔或減緩鋰元素對匣缽的侵蝕性,有效提高匣缽的使用壽命,解決了行業內技術難題,完全取代了進口產品。
公司董事會秘書肖自秀介紹,“公司生產的莫來石匣缽,產能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一。國內排名前十的正極材料公司都是我們的客戶,對韓國、日本、波蘭等國也實現了批量供貨。”
招商引資是推動區域經濟“提檔加速”的核心動力。天易經開區把招商引資作為頭等大事,黨工委主要領導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招商40余次,同步推進全員招商,深入開展駐點招商、以商招商、校友招商,積極探索專業化、市場化招商。
2024年,全區共引進產業項目4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三類500強”項目2個,湘商回歸項目16個。全年湘商到位資金、直接利用外資均為全市二類園區最多。
馬來西亞閔和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貿易于一體的國際化集團型企業。2024年11月22日,天易經開區與閔和國際正式簽約,服務其通過股權并購方式助力湖南皇爺實業有限公司從傳統型企業轉型為綜合型的外資外貿企業,成為外資促外貿聯動發展項目“代表作”。

柏屹2.2期建設現場。 (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 攝)
項目為王,構建了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天易經開區2024年鋪排重點工程項目46個,累計完成投資64.58億元,柏屹2.2期、新大粉末等項目完成主體建設,五年半食品、中潤科技等15個項目建成投產。飛羊西路竣工通車,玉龍路“半拉子”工程拉通并銷號。
這一年,園區大抓爭資爭項,累計爭取中央、省預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1.1億元,爭取發改、工信等政策性資金3000萬元,政策紅利從“紙面”落入“地面”,助力企業加速“遠航”。
伴隨著海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湖南博富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6500萬元,建設年產800萬套兒童益智書籍及800萬套兒童益智玩具生產線。在天易經開區走訪調研、政策解讀、申報輔導等一站式服務的幫助下,公司成功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300萬元。總經理楚恩波喜上眉梢,“此次獲批資金,為項目加快投產注入一針強心劑。”
與時俱進 激活一池春水
改革是發展的“關鍵一招”。
湖南省全力部署推進“五好”園區建設,著力推動園區發展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園區形態由產業空間轉向城市空間,園區競爭由單一產業轉向產業生態。由此,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激活園區發展內生動能,成為天易經開區的必然選擇。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園區鋪開。
深化園區改革,天易經開區樹立市場化選人用人導向,委托市人才集團對干部職工開展全員競聘上崗,通過筆試、面試、綜合評價等,進一步減員增效。
該區還完善薪酬管理辦法,堅持以崗定薪、以實績論英雄,構建了優績優薪、獎優罰劣的激勵約束機制。評選“天易之星”,對在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表彰獎勵,營造了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在全面剝離社會事務的基礎上,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形成了園區聚焦主責主業、部門鄉鎮全力支持園區的強大合力。
深化公司改革,天易經開區將湘潭天易發展集團、湘潭蓮鄉發展集團優化整合為1家公司,公司人員精簡45%,內設部門整合至7個,子公司減少至5家。公司聚焦產業發展、資產盤活、股權投資等主營業務,加快向“投資端”轉型和市場化運營轉型。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五好”園區創建榮獲2024年省政府大抓落實工作激勵表彰,推進“區域共進行動”獲評省“八大行動”優秀,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園區,捧回湘潭市三季度招商引資“駿馬獎”,“千百十”工程兩度排名全市二類園區第一……每一次突破、每一份榮譽,都是厚積薄發的見證。
改革如逆水行舟,唯有用創新打破路徑依賴,方能于變局中開新局。直面土地瓶頸、產業升級等挑戰,天易經開區以市場化思維探索新路徑,走出了一條“降本增效、集約發展”的特色之路。
秉承“社會資本開發建設運營+園區服務”的解題思路,天易經開區創新性推出了柏屹模式。

柏屹自主創新產業園全景。 (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 攝)
走進柏屹自主創新產業園,機械轟鳴聲與智慧生產線交織成工業交響曲。這片曾經的荒地上,150余家企業如繁星匯聚,其中60%為軌道交通配套企業,深度融入長株潭軌道交通產業鏈。東西向綿延兩公里的“企業帶”,讓天易大道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這項由天易經開區引進、湖南柏屹創新園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重點工程,總投資50億元,總用地1100畝,總建筑面積達60萬平方米,已完成三期開發建設,以完善的設施和優質的服務,吸引眾多企業入駐。
天易經開區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堅持“五統一”管理原則,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招商、統一管理、統一服務。通過集中連片開發和專業園區市場化運營,柏屹自主創新產業園不僅減少政府投入20萬元/畝以上,還促進了軌道交通配套、新能源、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了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如今,園區軌道交通配套年產值突破30億元,成為長株潭產業鏈上最耀眼的“齒輪”。
在此基礎上,天易經開區著力建設天易軌道交通配套產業園和天易食品醫藥產業園兩個市級專業示范園區,通過“聯合預審”加強對項目的準入把關,并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2024年新引進投產項目27個,新開發面積300畝。
降本增效,天易經開區還有高招。
2024年,面對土地資源緊張難題,天易經開區在天易創新城二期項目中首創“變廢為寶+兩標合一+評定分離”模式。通過科學勘測,將338畝地塊內50.55萬方Ⅴ類次堅石轉化為石方資源出售,場平成本從預算7000萬元壓減至400萬元,實現“變廢為寶”。
這一“點石成金”的手法,不僅為全省工程建設項目提供經驗,更體現出政府攻堅克難的決心,吸引更多企業加速集聚。
優化環境 滋養企業生長

九宇新材料訂單滿滿。
從國土空間的重構煥新到服務效能的迭代升級,天易經開區不斷續寫著“優環境、強服務、促發展”的時代篇章。
為拓展發展空間,天易經開區積極推進調區擴區,調區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調整后園區總面積為848.26公頃;擴區方案已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審核,339.42公頃土地即將納入四至范圍,國土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產業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同時,該區積極協調綠心調規,成功調出綠心保護區1300畝,調整融合發展區215畝,在“畝均”與“綠意”間求得最優解。
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天易經開區將企業冷暖系于心間,打造出“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生態。
以“三員三式”網格化管理筑基,以“天易直通車”架橋,天易經開區開啟了一場政務服務效能的“供給側改革”。對559家工貿企業開展“一企一冊”建檔,全體干部職工下沉8個網格,搭建起覆蓋全園區的服務毛細血管。“一通電話解難題、一次掃碼連政企”的直通車機制,更將服務響應速度推向新高度。
“天易直通車”上線后,主要面向園區企業和產業投資項目,受理范圍包括融資需求、社會保障、科技創新、人才需求、惠企政策、稅務問題、用地用房、工程建設、行政審批、法律咨詢等內容。
天易經開區對其施行專班管理、專人服務、專題解難,企業只需一通電話、一個掃碼、一次交流,即可解決難心事、煩心事、憂心事,實現企業需求和政府服務的直連直通,打造服務企業的“便車”“專車”“快車”“好車”。
早幾年,湖南食家益食品有限公司購置廠房時,因急需資金,負責人徐國斌曾向銀行申請了一筆利率高、放款快的貸款。后來,他關注到“天易直通車”的服務后,萌生了咨詢的念頭。
“沒想到,銀行很快上門,為我替換了利率更低的信貸產品,每月節省上萬元。”徐國斌認為,天易經開區的創新服務很不錯,讓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天易直通車”的“又好又快”,還得益于工作專班以及臺賬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企業和項目的問題,被精準分為當即辦、限時辦、長效辦3類,重點、難點問題提交園區黨工委周例會專題研究,明確負責人牽頭專題調度、跟蹤督辦。
當年,園區共受理200多家企業反映的建設管理、融資需求等11類問題共計258個,已辦結250個,辦結率達97%。服務按下“快捷鍵”,企業的獲得感、歸屬感全面提升。
面對企業發展的要素之困,天易經開區還打出“騰籠換鳥+金融活水”的組合拳。
2018年11月,某公司與天易經開區簽約,項目總用地395畝,分兩批次供地和開發。一期投產后,二期約109.99畝的用地受市場環境影響遲遲沒有開工建設。
恰好,園區另兩家企業有擴產需求,但因供地不足被擱置。園區領導班子與企業多次懇談,最終以當時的地價成功回收該宗閑置用地。
“拿回該地塊后,園區計劃為有擴產需求的兩個項目供地。”天易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分別為湖南中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加脂劑項目、華遠新型裝配式建筑總部基地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綜合年產值4.6億元、年稅收2000萬元以上。
讓中小企業融資不再“望梅止渴”,天易經開區還設立200萬元信貸風險補償金,為企業提供“潭擔E貸”等快捷擔保貸款服務,全年新增中小企業授信額度20億元,發放中小企業貸款16億元。
有企業家言,園區提供的不僅是用電擴容、子女入學等“關鍵小事”,更是給予了“永遠站在企業身后”的承諾,這份赤誠令人動容。
春光無限好,奮斗正當時。
天易經開區主要負責人表示,該區將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對照“五好”園區標準,堅持以“我愛湘潭我的家”為抓手,以制度變革引領模式創新,以模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集中精力發展好三大主導產業、打造好三大專業園區,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